

对于一些网友想知道的日入1k的保定“爱迪生”火了,靠卖“废品”出名,竟然火到了美国和爱迪生的一天的题,本文都有详细的解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。
耿帅是一名焊工,凭借令人脑洞大开的手指手套、菜刀手机壳等奇葩发明走红网络。
作者祖一飞
在距离天安门不到100公里的保定市定西县杨村,30岁的村民耿帅是一个特殊的存在。他留着长发,胡子拉碴,看上去就像一位画油画的艺术家;他有自己的工作室,里面摆满了许多抢手的手工作品;他在快手拥有275万粉丝,做出各种创意发明。他的视频在B站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……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名焊工。
不久前,耿帅录制的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他从腰间掏出一把菜刀,满脸杀机。将刀片翻过来,露出来的是一部手机,贴在耳边就可以接听。这段视频时长不到1分钟,却引来无数网友转发,同时狂笑。
除了菜刀手机壳,耿帅还发明了各种“神器”。例如,有一个串烧助手,可以将食物推到竹签的末端;一个面条稳定器,可以确保地震时汤碗不会溢出;还有一个旋转伞,可以不断旋转,利用离心力甩掉雨滴,以防止地震。衣服免被弄湿。在耿帅的例子中,各种无意义的想法并没有在他的脑海中闪过,而是以实物的形式来到了现实世界。
虽然很多发明被认为没什么用,但耿帅仍然很享受,并将这种快乐传递给关注他的网友。有人称他为“废物爱迪生”,也有人直言“我就是喜欢你的愚蠢”。耿帅凭借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每一件“无用好品”,在无数人的笑声中走红,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。
发明界的“泥石流”
在杨村,家家户户只要打开院门,就能立刻认出耿帅住在哪一户。与其他家不同的是,耿帅家的院子里有一堵色的钢影墙。电影《美国队长》中标志性的盾牌镶嵌在屏幕墙的中央,似乎在宣告着这里住着一位“铁杆玩家”。
《环人物》编辑见到耿帅时,他和家人正忙着加工令人伤脑筋的指套和坚果手链。这两个小发明很受网友欢迎。指套由不锈钢和弹簧制成。佩戴后,脑损伤的威力可增加数倍。被网友戏称为“友谊破坏者”。该手环是根据电影《战狼》制作的,可以在关键时刻用于自卫。两件作品售价分别为280元和60元,已售出数百件。但手工制作费时费力,能够批量生产的只有少数。更多有趣的东西都保存在耿帅的工作室里。
耿帅设计的令人头疼的指套。
耿帅的工作室是一间杂物间改建的小房子,面积约10平方米。冬天,开着电暖气,依然是刺骨的寒意。房间左边的操作台上摆满了尺子、钳子等工具,右边的架子上摆满了耿帅从一年前到现在的各种发明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对门的那面墙。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不锈钢圆形标牌200多个。每个圆形标志上都刻有一位网友的名字。“只要励达到100块,我就去做。”把一个放在上面,这样时间长了之后其他的就不会被忘记了。”
直播一年来,有粉丝给耿帅打赏一万多元,也有粉丝给他买了一部iPhone。更多普通网友的互动方式是在评论中抱怨他,大部分都是开玩笑。“别人是清流,你却是发明界的泥石流。”“我相信,除了做生意,你什么都可以做。”“耿哥生产出来的产品,一定是废品。”也有人给出了关注他的理由,“你心情不好的时候,我看看你的视频会好很多。”“你创造了另一种有趣的方式”.
在粉丝的评论中,“有用没用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。耿帅本人也经常陷入困境。他一开始觉得这个东西没什么用,但做了之后,他发现它很有用。过了一会儿,他回头一看,觉得没什么用。后来耿帅想通了“有没有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,一是用起来特别实用,二是在精神层面上能给大家带来快乐,这就是实际上是一种用处。”
为了感谢支持自己的网友,耿帅特意打造了“打赏墙”。
有网友认为,耿帅的发明只是想象出来的,在生活中没有任何用处。耿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,“我们不能简单判断它有没有用,而要看它是给谁用的。”他曾经制作过一种可以绑在脚上的便携式长凳,这样当人们蹲在上面时,可以减轻部分身体的重量。有人看到后抱怨说这样坐很别扭,还不如买张普通的椅子。耿帅解释说“对于一些特殊人群,比如那些在工地铺地砖的工人,他们经常要站起来、蹲下来,用手扶着椅子也不方便,其实很不方便。”有这么小的板凳很实用。”
如今,耿帅每次发明东西,都要在实用性和性之间找到平衡点。如果只是为了好玩,他首先会觉得无聊。它只强调有用而不强调搞笑,制作视频也不能让每个人都高兴,“所以我尽量兼顾两者。”
看似无用且心烦意乱
点击耿帅发布的视频,不仅可以看到结果,还可以看到他的一些制作片段。切割、焊接、打磨、喷漆,每道工序都是他亲手完成。在生产过程中,皮肤划伤、手部烧伤的情况很常见。他的大手上经常沾满黑色的油污,偶尔还能看到他的一根手指上缠着创可贴。
小时候,耿帅喜欢摆弄各种小玩意。一次又一次的做,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,非常享受做手工的乐趣。直到现在,他依然保持着这种天生的好奇心。当他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想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时,他总是想自己尝试一下。
有一次,耿帅看到网上有很多人在讨论加特林枪。他立即想到是否可以用坚果制作一个类似的模型。一开始,他只能将螺母焊接成机关枪的样子。做完后,他发现不对劲,就回去改正。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,经过反复试验,终于完成了。所有作品中,耿帅最满意的是它。
虽然制作过程并不容易,但有初步的设计方案可供参考。做什么、怎么做才是比较麻烦的题。就像喜剧演员想出笑话一样,想法也不容易想出来。耿帅一有空,脑子就不停地转。他总是想着生活中的不便。对他来说,不方便意味着有发明和变革的空间。偶尔有一个想法冒出来,他会立即拿出笔记本记下来。
如果你翻阅耿帅的所有作品,你会发现他是一位不锈钢爱好者,他的作品几乎全部都是不锈钢材质。他最新完成的“冬暖夏凉加热椅”也是由不锈钢管焊接而成。连接家里的取暖器就可以给椅子加热,也可以通过调节回流阀来控制温度。
一个月前,耿帅萌生了制作加热椅的想法。他花了一天的时间思考如何制作,然后在进行其他发明的同时,他还思考了取暖器的回水和排水题。考虑到钢材改造难度大、生产成本较高,他先用塑料管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模具,确认可靠后才决定制作。耿帅和他的父亲花了两天时间才制作出这张椅子。制作过程和成品的视频在快手发布后,累计观看量近300万。耿帅希望将椅子变现。“不锈钢的价格比较贵,制作这把椅子花了近700元。”但他觉得由于运输题,出售这些椅子不太现实。
相比之下,通过直播赚更快更容易。耿帅在介绍栏里写道,自己“每天晚上8点30分不定期直播”,但实际上他每天很少直播,基本上两三天一次。每场直播平均可收到粉丝1000条打赏。元左右。
在河北农村,每天1000元的收入是难以想象的收入。为了留住网友,耿帅必须想办法让事情变得有趣。因为工作和性格的原因,他曾经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,但现在,“即使直播不想多说话,我也得多说话”。
拒绝平庸的焊工
走红网络后,耿帅被很多人称为“保定爱迪生”、“农村发明家”。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,“我不能被称为发明家。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手工艺人,做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大家看。”
以前,同村的人都知道耿帅会焊接,经常请他修理农具。后来务农的人少了,来找他帮忙的人也少了。直到这个时候,耿帅再次成为了村里的知名人物。
《华盛顿邮报》报道了耿帅,标题称他是“没用的爱迪生”。
除了焊工之外,耿帅还从事过多种工作。他在建筑工地做过水管安装,当过服务员,开过泵车,也曾在工厂工作过。回想起来,耿帅觉得在工厂工作是自己收获最大的。在一家汽车配件厂,他接触了车床、冲床、模具机等机械设备,学到了很多金属材料加工的知识和技能。
但对于之前的这些工作,耿帅只觉得无聊。他告诉编辑,他没有继续工作,因为他厌倦了重复。
六年前,耿帅计划改变自己的生活。他摸索着做了一台煎玉米饼的机器,打算批量生产玉米饼,然后卖给小商贩赚。那时的他还不懂电器的原理。第一代机器一次只能烤一个蛋糕,一天可以烤100多个蛋糕。经过几年的断断续续的改造,机器已经通电、通气了,一次可以烤四个蛋糕。也正是在这个时候,耿帅对自己的未来计划做出了调整。他计划在一年内做一个实验,看看做手工能不能赚。当时,耿帅已经决心破釜沉舟,“今年我会大胆尝试,不管结果如何,拍视频、卖一些我喜欢做的东西,比煎饼有趣多了。”
2017年,耿帅在快手上发布了他的第一个视频,在视频中他展示了他用管钳制作的蝗虫形状。短短5天,阅读量达到68万,关注他的网友超过2000人。很多人在视频下评论说他们“有才华”、“做得很好”。显然,这次实验比耿帅预想的要好得多。“我本来以为有十万、八万粉丝就太好了,每天做点东西卖掉就可以维持基本生活了。”但现在,有超过200万的粉丝在关注他,每天每次有新的东西出来,总有人吵着要买。
受益于粉丝经济的耿帅并不喜欢“粉丝”这个词。他觉得自己和网友是平等的,屏幕后面的人可能比他好很多。“中国有很多人喜欢手工艺、喜欢创作,但他们只是没有像我一样选择这条路。”
现在,耿帅脑子里还有十几个想法等待思考。他一边创作自己构思的作品,一边思考新的想法。在这段时间的间隙,耿帅思考的是如何解决技术题,如何让事情变得更好。
今天跟诸位网友分享的是日入1k的保定“爱迪生”火了,靠卖“废品”出名,竟然火到了美国,和爱迪生的一天对应的一些相关话题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发表评论